发布时间:2012-11-26
在近代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之前,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在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下,政府规定金银之间的价值比率并按这一比率无限买卖金银。此时,黄金的金融属性充分体现在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上。
2. 金本位制下黄金的金融属性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金币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以黄金为核心和本位货币。到1914年,已有59个国家实行了金本位制。黄金是货币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性也是最后一个本身拥有价值而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与价值尺度的实质性货币。黄金是本位货币,是国际硬通货,可自由进出口,可支付贸易赤字,可作为国内货币流通。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这样,黄金成了货币的中心,也成了经济的中心,黄金的金融属性非常完全。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金本位制带来很大的冲击;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时,黄金紧缺并且受到官方控制,“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
3.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黄金的金融属性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黄金的金融属性主要体现在其货币职能方面: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黄金的金融属性既直接体现在财富储藏上,也间接通过美元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随着美元的逆差、黄金储备的减少以及美元过剩等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暴露了其致命的弱点,即“特里芬难题”。随着美元危机的出现,美国于1971年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3年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以代替固定汇率制。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可见,在这个时期,黄金的金融属性有所削弱。
4. 牙买加协议体系下黄金的金融属性
“牙买加协议”于1978 年4月1日生效,协议规定黄金非货币化,黄金既不再是各国货币的评价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牙买加协议使黄金失去了其最直接的金融属性—货币职能。尽管黄金不再在货币体系中发挥作用,但其仍保有较强的金融属性:黄金可以作为一种能突破地域限制和时空阻隔的国际公认资产,黄金具有其独特的流通性和变现性,仍是重要的国家储备资产和战略资源。作为投资载体,黄金仍与金融活动保持着联系,在信用货币缺乏的情况下,变现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
5. 当代黄金的金融属性
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黄金就逐渐被非货币化,但30年后,黄金的金融属性仍然在多次事件中凸显: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东南亚多国货币汇价急跌;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混乱;2002年全球反恐和印巴紧张局势以及2007年9月以色列空袭叙利亚,都使黄金价格上升,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小事件同样能反映出黄金的金融属性,登录黄金交易所的网站或者其他有关黄金交易的网站,“美元升息令国际金价微挫”,“美消费者信心指数再激美元遏抑金价”,“美国就业增加不多,金价大幅走高”,类似的标题非常常见。